第138届广交会开幕 参展企业超3.2万家创历史新高
岭南10月,炎热未消。伴随着这股“热潮”,第138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10月15日如约而至。本届广交会于10月15日至11月4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广交会的各项数据始终如一剂“强心针”:展览面积达155万平方米,展位总数7.46万个,参展企业超3.2万家,均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广交会共有约3600家企业首次亮相。这意味着,无论国际经贸形势如何变幻,中国市场的吸引力始终不减。
而在深圳,刚刚进入第二年的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简称“湾芯展”)同样在10月15日开幕,吸引600多家国内外龙头企业参展,其中不乏在该领域领先的欧美企业。展会上发布的国产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国产自主可控高端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工业软件等,填补了国内空白,既让人惊喜,更让人提气。
新老展会同时“上新”,共同构成我们观察广东,乃至中国对外开放的一扇窗口。走过138届,这本老牌展会的“生意经”,为何能常念常新?
承千年商脉
开放基因缘何历久弥新?
这几天,一场以“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大展”为主题的展览让观众看到了岭南千年以来对外开放合作的文化基因,200多件(套)精品文物跨越时空,静静地讲述着这片热土对外交流的往事。
回望这段历史,我们看到的是广东千年海潮不息、万里商路绵延,更能读懂那不断书写的与世界交往的永恒篇章。
反观当下,广交会场馆中人头攒动,“开放”与“合作”更加具象:本届广交会,新增巴西对外贸易商会联合会、荷中商务理事会等18家全球合作伙伴,覆盖110个国家和地区;来自217个出口市场的20.7万名采购商预登记,环比增长14.1%,其中,欧盟、美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采购商增长明显。澳大利亚采购商Michael今年第一次来到广交会,便体验了包括登山辅助机器人、工业制造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对广交会充满了惊讶。
Michael的惊讶与收获,也同样存在于其他展会上。
在湾芯展现场,面对中国企业发布的产品,众多欧美半导体巨头兴趣十足。面对这样的热情,国内半导体企业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在传递一个声音:扩大开放,希望合作。
当风云再起,我们看到的是世界各地采购商“用脚投票”,看到的是大湾区各类展会上更多的握手、更多的订单,参与中国市场的意愿与势头尽显。
以服务谋共赢
广东的开放生态为何活力奔涌?
广交会源于新中国打破经济封锁的迫切需要,历经68年沉淀,已经成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但刚刚开幕的第138届广交会,却首次举办外贸优品拓内销对接活动,积极助力内外贸一体化,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
一场以外贸见长的“老牌展会”,却开始关注内贸,看似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这是登高望远的战略选择。
先来看一组数据:今年前8个月,广东进出口总额62070.4亿元,同比增长4.2%。其中,出口39666.3亿元,进口22404.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9%、8.5%。
作为外贸第一大省,这份“稳得住”的成绩单背后,有着更深邃的思考:就在一个月前,被誉为“内贸版”广交会的首届广东优品展,以3天揽金近70亿元的成绩,率先上演了一场“展品变商品、展商变伙伴、展场变市场”的精彩预演。
一个月后的今天,“内贸”与“外贸”在广交会这个主场上相遇。“花样”不断的背后,并非简单的功能叠加,而是广东主动谋划、深度开放的生动注脚。它清晰地表明,广东正以内外贸一体化的“双循环”格局,重塑开放型经济的新范式,不依赖单一市场,不被动应对挑战,通过强化自身经济韧性与市场吸引力来拥抱全球,这就是广东的态度,更是中国的态度。
这一战略抉择,绝非停留在宏观层面的蓝图,而是化作城市“肌理”中一个个可知可感的细节。
本届广交会前,广州地铁完成了全线网近400个站点、约9000台闸机的升级。外籍乘客可以持国际主流银行卡,靠近闸机感应区“拍卡”进站,进一步将“便利”二字落到了实处。
不仅如此,“30秒出证”的自助办证机、行李托运“门到门”服务,以及能实现从“展馆”到“展位”精准指引的智慧导航系统……从打通内外贸的制度型开放,到优化每一次体验的服务型开放,广东正以全方位的姿态,将开放的诚意落实到位。

变局中开新局
广东的开放“哲学”为何指向未来?
10月16日,广东最新外贸数据“出炉”:今年前三季度,广东外贸进出口7.02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8%,占全国外贸总值的20.9%。特别是第三季度出口增速加快,已连续9个季度实现同比正增长。
经济大省勇挑大梁的背后,是“静水深流”的结构性变革,是广东敢于在变局中开新局的底气与远见。
在本届广交会上,首次设立智慧医疗专区,通过打造场景化的展示氛围和沉浸式交互体验,让展客商能够充分体验数字化、智能化医疗发展成果。同时,现场展出智能类产品35.3万件,继续设服务机器人专区,引入46家行业领先企业,展出具身机器人、机器狗等,培育外贸发展新亮点,广交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持续提升。
这也与第三季度广东的外贸数据形成了相互印证:前三季度,出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三样”等高技术产品实现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4.5%、22.3%、31%。
9月初,广东省登记在册经营主体突破2000万户,较2024年末净增95.31万户,增长5%,占全国1/10,经营主体总量稳居全国第一。其中,“数字经济”企业新增16.76万户,同比大幅增长25.41%。“新老板”们涌入数字经济新赛道,在大湾区这片热土上勇闯、深耕。
广交会的展台,人头攒动;湾芯展的发布厅,掌声阵阵。两场展会的同期盛况,共同解答了真正的开放“哲学”,是在风浪中“筑桥”而非“筑墙”,是奔赴而非割裂。这片热土始终相信,任凭风浪如何变幻,打开门,才能通向共同的未来。
(总台记者 王志达)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王志华表示,本届广交会在助力外贸“向新”“向智”“向绿”发展上都有新亮点、新体现。
数据显示,参展企业方面,本届广交会拥有高新技术、专精特新、单项冠军等称号的优质企业突破1万家,创历史新高;展品方面,据展前调研,预计现场展示新产品(近一年研发)超100万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近110万件、广交会首展产品近80万件;展区设置方面,本届广交会共设置175个产品专区,其中智慧类专区18个,现场展示智能产品35万多件。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广交会首设智慧医疗专区,展示医疗机器人、智能监测诊断、智能手术辅助器械等创新成果。同时,还将围绕人工智能、贸易数字化等专题举办论坛和研讨会,分享新技术、新工具的使用场景和应用经验,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另外,本届广交会进一步强化绿色发展理念,继续做强新能源展区中的氢能新题材,持续优化储能产品专区,共吸引新能源参展企业305家,较上一届增加3%。据展前调研,本届参展企业中,在生产过程中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占38.4%。各类企业在现场展示绿色低碳产品108.3万件。
透过广交会这一平台,还可以看到中国企业正从单一的产品交易,迈向系统化、场景化、解决方案式的多元合作模式,全方位响应全球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广州工控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集团此次参展不仅带来了创新产品,更希望以“绿色、智能、人性化”的解决方案深化国际合作。“2025年前三季度,广州工控集团出口101.9亿元,同比增长15%,这背后离不开广交会积累的客户资源和品牌影响力。”
“本届广交会重点在拓量、提质、增效上下功夫,积极扩大‘朋友圈’。”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主任朱咏说,面对更趋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广交会将以自身的确定性努力为中国外贸和全球贸易注入更多稳定性。(记者 王文博 丁乐)
- 上一条没有了
- 下一条粤顺昌2025蛇年国庆、中秋放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