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2020边境冲突现场,这十个细节值得永远铭记!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牛弹琴,作者牛弹琴
2月19日,相信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一天。
这一天,中方第一次披露了加勒万河谷冲突的细节。
坦率地说,《解放军报》的文章,看了很多遍,与华春莹的感受一样,“心中非常感动”。随后,又看到央视军事的现场视频,更加直观,更加震撼。看到不少网友留言,说自己不忍看下去!
确实有一种不忍。毕竟,我们不忍看到哪怕一个战士的流血牺牲。在那次震惊世界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中,我一名团长重伤,四名官兵牺牲。
中国人常说,细节决定成败。英语中则有句谚语:魔鬼就藏在细节里。
细节很重要。综合报道文章和视频,这十个细节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细节一,我团长身先士卒。
我们认识了这位英雄的团长:祁发宝。
他确实无愧“卫国戍边英雄团长”这个荣誉。
视频中,印象很深刻的,他站在最前面的河水中,伸出双臂,拦住越线前来的大批印度士兵。
他应该是当时现场的我方最高指挥官。
看到有朋友就感慨:
我们的子弟兵,战斗力源泉之一,就是在战斗中指挥员总是喊“跟我来”,而不是“给我冲”。放眼全世界,能普遍做到这点的,恐怕只有我们的人民军队。
细节二,我团长赤手空拳。
视频很直观,站在水中拦住印军的祁发宝团长,赤手空拳,什么都没带。
应该我方都没料到,印度这次不是对峙,而是会突然发动攻击。
看视频,冲到最前面的印度士兵,还伸手先推搡了祁发宝团长。
我方士兵可能看到情况不妙,在后面还试图拉一下团长。
这说明什么?
对方是蓄意。
视频中的解说就是: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却遭对方蓄谋暴力攻击。
事实证明,我方太高估了印军的信用。
细节三,印军蹚水越线。
看视频就很清楚,当时是印度士兵蹚水越线。
河水还不浅,中间部分,应该已经没过了膝盖,印度士兵相互拽着,但印度士兵还是直冲过来。
视频中,还有印度士兵在水中挥舞长棍。
团长祁发宝后面,山壁上还有“中国”二个大字。
这说明什么?
还是那句话:对方是蓄意。
视频中有句话这样说:6月,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
在视频中可以看到当祁团长伸开双臂意图阻挡入侵印军过河时,一名印军士兵冲过来推搡,这名士兵明显有着东亚人面孔,而且装备上也有些不同,别人戴的都是钢盔,而这名士兵戴的是凯夫拉防弹盔。
在印度军队中能带凯夫拉盔的都是少数的精锐部队,加上其东亚人的面孔,因此此人有极大可能是印度印藏特种部队的成员。
印藏特种部队被视为印度对华的核心精锐部队,也是印度总理的护卫队之一,以战斗力强悍著称,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值得一提的是,其成员有大量早年流亡印度的“藏独”人员及其后代,所以这支部队也是反华急先锋,不少人还直接接受过美国CIA的培训。
细节四,印军带了长棍盾牌。
我方这边,团长祁发宝挺在前面,赤手空拳,拦住大批印度士兵。
印度士兵则都几乎都带着长棍,有的还带着盾牌,随后围住了祁发宝。
此次冲突印军由精锐的印藏特种部队成员带头,全员手持棍棒或盾牌,戴好钢盔等护具,明显是有备而来。我边防官兵本是按照双方达成的协议等规定,按程序正常处理,只是没想到完全高估了印度人的信用,低估了其无赖的本性。
印度人几乎是按照偷袭的方式对我方边防人员进行袭击,公然违背早先达成的共识、越界挑衅,其性质和抗战时期日军发动“九·一八”和“七·七”事变是一模一样的。
这说明什么?
依旧是那句话:对方是蓄意。
不是蓄意,黑压压这么多人,带着盾牌长棍过来干什么?
细节五,战斗持续到黑夜。
祁发宝阻挡印度士兵时,看视频里的光线,应该还是白天。
增援队伍及时赶到,但看光线,应该已经是黑夜了。
也就是说,这次战斗,一直从白天到黑夜。
从视频中可以看出,祁团长带人阻止印军越界时还是白天,包括祁团长受伤到地接受包扎时,天也还是亮的,但是视频中提到击溃来犯之敌时,画面已经转变到了深夜。
另外从官方发布的一些文章和印方早前披露的一些信息来看,双方的冲突是一直进行到了午夜,可见战斗之激烈,持续时间之长。
从事后双方统计的伤亡数字来看,这场冲突其实已经不亚于一场边境武装冲突,对于中国来说应该是自中越边境战争结束以来,最严重的一次边境冲突事件;对于印度来说也是新世纪以来印度与周边各国的边境冲突中(包括武装冲突)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单次事件(一个连的建制被打残)。
这是漫长的一天,也是中国边防史上永远不能遗忘的一天。
细节六,印方丢下伤亡人员逃窜。
中方的报道,没有提到印方的伤亡。只是有这样一句话:
增援队伍及时赶到,官兵们奋不顾身,英勇战斗,一举将来犯者击溃驱离。外军溃不成军,抱头逃窜,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付出了惨重代价。
在视频中明确指出了入侵的印军人员在与我军增援部队激战之后,丢下大量的伤员和越界人员逃窜,与我方十几名战士面对数倍敌军力战不退,营长救团长、战士救营长、班长救战士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现在的印军和1962年的印军相比,并没有多少变化。
印军指挥官自作聪明,以为能趁着我军准备不足,以人多的优势占一些小便宜,但是印军本身就非常落后,完全不能理解我军的机动能力。我军一个机动营在接到前线支援请求后,立刻按照紧急预案全副武装抵达了冲突现场,不仅救出了早前被围的边防官兵,还对印军进行了反包围。
其实从现场录像可以看出,发生冲突的地方非常狭小,但就是在这个地方,双方加起来差不多有600多人进行了近乎于冷兵器战场上的混战。
由于印度偷袭在先,加上我军将士在偷袭中出现了伤亡,所以前来增援的官兵怒气非常大,当场打死印军16人,俘虏60多个,一名印军俘虏重伤被俘后不治身亡。后来我方让印度派人过来把俘虏接走,但印度人被打怕了不敢来,非要我们放了俘虏(包括伤员),让他们自己走回去,结果这群俘虏路上不知道发生了啥,又走死了3个,所以我方掌握的情况是印军死亡20人。
但事实上印度死亡人数可能根本不止20人,因为印度方面自己还说了有18人被淹死或冻死的,所以这加起来,印军在冲突中的死亡人数应该有38人之多。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人在外网公布一张印军运输机运尸体的照片,上面的棺材数量超过了30个,也就是说其实印军方面的具体死亡人数现在都还是换一个谜。
请注意:丢下大量越线和伤亡人员。
也就是说,印军最后都没顾得上伤亡人员,然后自行逃窜了。
细节七,90后00后开始保家卫国。
四名牺牲烈士中,最年轻的陈祥榕,生于2001年,只有19岁。
王焯冉、肖思远,也只有24岁。
陈红军,也只有33岁。
90后、00后,已经开始保家卫国,而且是力量中坚。
他们的生命还是如此年轻,但他们的精神气贯长虹。
有的死了,轻于鸿毛;有的人死了,重于泰山。
△在前出交涉和激烈斗争中,团长祁发宝身先士卒,身负重伤。
△营长陈红军、战士陈祥榕突入重围营救,奋力反击,英勇牺牲。
△战士肖思远,突围后义无反顾返回营救战友,战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战士王焯冉,在渡河前出支援途中,拼力救助被冲散的战友脱险,自己却淹没在冰河之中。
细节八,没有点名印军。
很多人都注意到,中方官媒的报道中,都是用“外军”来指代对方。
尽管谁都知道,这个外军,就是印军。
但我们偏偏就不说印军。
我知道,有些人很不以为然,觉得说了又能咋样?但我总觉得,这样做肯定也有一定道理,更是一种外宣谋略。
不说,其实大家都知道是谁;但不说,体现的是我方的理性和高度克制。
确实是高度克制,确实对印度仁至义尽。
细节九,细节中的温情。
这一点也让我很感动,我相信也感动了很多人。
因为我们的现场视频、回顾文章,也有很多温情的细节。
比如,文章讲到肖思远的钱包里,珍藏着一张漂亮女孩的照片。牺牲当天,他还憧憬着未来:“她支持我在部队长干,我想娶她,给她做一辈子的菜……
还有,还有4个多月就要当爸爸了,陈红军身在一线,仍想方设法托后方的战友,提醒妻子按时产检。他答应妻子,等到退役后“就一起带孩子、做饭、钓鱼”……
还有,祁发宝团长的现场视频,一声怒吼:老子不喜欢他们,不想打,就滚!
他们是铁骨铮铮的军人,但他们也是凡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愤怒,也有梦想。
这样的细节,更加真实,更加感人,也更加可敬。
细节十,归来时这一幕。
真是让人泪目。
视频中,大型军机抵达机场,将士们列队集结,仪仗兵捧着遗像,后面棺椁中是归来的烈士。
从昨天的报道中,我们还知道,他们被授予了特别的表彰。
国防部也明确表示:对于为国牺牲和负伤的英雄烈士,祖国永远不会忘记、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英雄烈士们的家人会得到妥善的安排和照顾。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虽然当时没有公开,但庄严的仪式,是向英雄烈士们致敬。
他们值得。
一个个细节,让人感动,让人扼腕。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理性和克制,还有我边防战士的勇敢、血性和牺牲。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
向牺牲的烈士致敬,你们当和山河一样不朽。
还是引用边防军人爱唱的一首歌,作为结尾吧:
当我在战场上倒下
请别难过
那鲜血染红的大地
明天会开出最美的花朵
当我在战斗中牺牲
请别难过
我化作翱翔的雄鹰
也要守卫着祖国的山河
请放心吧!祖国!
致敬,英雄!
祖国和人民不会忘记!
转载时有删节